冷處理
冷處理  
  冷處理可看成是淬火的繼續(xù),亦即將淬火后已冷到室溫的工件繼續(xù)深冷至零下溫度,使淬火后留下來的殘余奧氏體繼續(xù)向馬氏體轉變,以達到減少或消除殘余奧氏體的目的。
  第1和2: 
  晶粒的大小取決于形核率和長大率。 
  第一種方法是增加過冷度,控制了形核率(加快)和長大率(減慢)。 
  二種方法是同時凝固。 
  這種慢速澆注,整體的凝固時間加長了,澆注時的攪動可以使金屬液體溫度均勻,同時達到凝固點,從而大大提高了形核率,降低長大率。而不是象普通鑄件那樣,溫度由外而內逐漸降低到凝固點,枝晶也一直長大到鑄件中心。 
  同時降低澆注溫度,也可以防止過熱。由于是自下而上順序凝固的,結晶的區(qū)域比較小,局部的冷卻速度是比快速澆注大的。而且它的冒口也可以減小,降溫速度也快。 
  淬水所得的馬氏體是不是冷卻越快就越純(不考慮殘余奧氏體)而不含有鐵素體和滲碳體? 
  不是。淬火冷卻,只要是冷卻速度小于最小臨界冷卻速度即可全部獲得馬氏體。 
  淬油慢冷會相對淬水得到較多的鐵素體與滲碳體么? 
  不一定。淬透性較小的鋼是這樣的,但某些合金鋼淬油依然會全部得到馬氏體。主要是看冷卻曲線是否與“C”曲線相交。而且這種“較多的鐵素體與滲碳體”一般稱為屈氏體或貝氏體。 
  深度淬火應該稱為“冷處理”,目的是減少鋼中殘余奧氏體含量,穩(wěn)定尺寸,提高硬度,耐磨性。一般用于精密量具或刀具。 
  二次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
  目的是細化晶粒。常用于滲碳鋼。因為滲碳時鋼在高溫的時間比較長,晶粒長大,常采用此處理來細化晶粒。二次淬火不是你說的“聽說是先在開水或熱油里淬,然后放到液氮里淬兩次”。 
  我記得書上說好像是二百多度到室溫這個階段要慢冷,否則應力大,脆。那么這種淬火工藝有什么用呢? 
  這是因為大多數鋼在此溫度區(qū)間開始馬氏體轉變,產生組織應力。而且溫度低,鋼材的塑性很差,容易開裂。實現這種工藝過程的工藝有很多,比如水淬油冷、水淬空冷、水空交替淬火、分級淬火、等溫淬火、帶溫回火等??梢杂行У臏p少變形和開裂。